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图书授权
在线服务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在线地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地 址:西安市北大街131号

电 话:(029)87257825 87211894

传 真:(029)87218236

E-mail:postmaster@snstp.com


《榆林鸟类》

 


花开红树乱莺啼   草长平湖白鹭飞

——读《榆林鸟类》有感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理位置独特,鸟类既有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成分,也有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成分。生物种类比较独特,具有很高的生态区位优势。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人民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南治土、北治沙”,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三个百树”等工程,实行了封山(沙)禁牧等措施,将数百年来被破坏的地表植被面积提高了20多倍。与1949年相比,全市造林保存面积从4万公顷增加到目前的133.8万公顷,林草覆盖率从0.9提高到了30.7%。林草面积的增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鸟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全市鸟类资源从种类、数量、分布等方面都呈明显增长和扩大的态势。榆林市多年不见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黑鹳、大鸨、黑鸢、秃鹫、蓑羽鹤等鸟类又重归故里。近几年,环颈雉、灰喜鹊、百灵鸟等鸟类已扩散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现已查明,榆林市分布的鸟类有1852232种,占陕西省鸟类总数的50%。按区系从属关系分:古北界种类166种,东洋界种类12种,广布种54种。按居留类型分:留鸟62种,夏候鸟63种,冬候鸟18种,旅鸟86种,迷鸟3种。

榆林市分布的鸟类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7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8种,包括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金雕、白肩雕、褐马鸡、大鸨、遗鸥;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29种,包括斑嘴鹈鹕、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鹗、凤头蜂鹰、黑鸢、秃鹫、短趾雕、白尾鹞、雀鹰、苍鹰、普通鵟、大鵟、毛脚鵟、黄爪隼、红隼、红脚隼、灰背隼、燕隼、猎隼、游隼、蓑羽鹤、灰鹤、红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属陕西省重点保护鸟类有11种,包括大白鹭、苍鹭、豆雁、斑头雁、赤麻鸭、翘鼻麻鸭、绿头鸭、斑嘴鸭、赤嘴潜鸭、斑头秋沙鸭、彩鹬。属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鸟类有96种。

近年来,榆林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逐年增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4种增加到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由18种增加到29种。改写榆林鸟类分布记录63种,填补了陕西鸟类空白13种。

榆林市分布的232种鸟类中,候鸟和旅鸟有170种,占总数的73%,主要是水鸟雁鸭和鸻鹬类。迁徙路线主要是黄河及主支流,河流为水鸟的迁徙提供了地理指标和食物。主要停歇地是河道滩涂地和水库及海子。无定河是榆林境内黄河最大的支流,也是候鸟迁徙停歇数量最多的通道,候鸟迁徙主要在横山县响水镇至雷龙湾乡的无定河河道漫滩地内停歇取食。榆溪河和芦河是无定河的两大支流,榆溪河候鸟迁徙主要在榆阳区的鱼河镇至榆林城区河道滩涂地以及红石峡、中营盘、河口、李家梁水库和刀兔海子周边停歇取食,芦河候鸟迁徙主要在横山县塔湾乡至靖边县城河道滩涂地以及新桥、金鸡沙水库和海子滩海子。红碱淖湿地的大部分候鸟经秃尾河到黄河南北迁徙。只有夏候鸟遗鸥在7月底携幼鸟陆续离开繁殖地红碱淖,向北游荡扩散到内蒙古的一些小湖泊歇息取食,8月底至9月中旬陆续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周边的湖泊、河流、水库歇息取食,9月下旬至10月份陆续到达渤海湾一带越冬。次年3月初开始原路返回,4月中旬开始陆续到达繁殖地红碱淖。黄河流域的其他支流窟野河、佳芦河、孤山川、清水川、清涧河及延河、洛河、泾河上游支流只有少数候鸟迁徙。

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在红碱淖湿地的繁殖个体,2001年的174只发展到现在的16000多只,占全球遗鸥总数量的90%以上,目前遗鸥繁殖种群数量年基本稳定,呈增长的态势发展,红碱淖湿地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遗鸥种群繁殖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在全球只有4000多只,在榆林市每年春秋观察到的就有100多只,以前在候鸟南北迁徙时只有零星的分布,近年来,在无定河、红碱淖,榆溪河、芦河、等湿地经常能见到现在停留歇息时间可长达7个月之久是我国黑鹳重点分布地域。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每年初春和初冬在红碱淖、无定河、河口水库湿地迁徙时歇息,数量可达2万多只,这些地区已成为国际大、小天鹅南北迁移徙的重要大通道,大天鹅已成为榆林冬候鸟。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红隼、阿穆尔隼以前在榆林市没有繁殖记录,近年来,在红碱淖及周遍有大量的繁殖种群数量可达1000多只。

在榆林市栖息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种类增加数量增多,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实施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全面封山禁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加之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鸟类的觉悟有所提高,为鸟类栖息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另外,建立具有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示范区,是榆林市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榆林市已有野生动物保护区2个,分别是神木红碱淖、无定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在全球仅存的两个繁殖地之一。历史上红碱淖就是大量水鸟的繁殖地。据有关部门调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红碱淖自然湿地人迹罕至,水鸟最多时超过10万只。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水鸟数量迅速减少到3万只。2001年陕西省设立红碱淖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榆林市多项措施并举,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如今的红碱淖,鸟类繁殖量大大增加,更多种类的鸟儿来到这里,总数已由3万只增加到5万多只红碱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的西北部,同时也位于我国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上,水禽分布较为集中,是遗鸥、大天鹅等珍稀水禽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每年在此停歇的鸟类数量达到4万只左右,其中最主要是雁鸭类、鸻鹬类和鸥科鸟类。红碱淖湿地水鸟总计8147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斑嘴鹈鹕、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蓑羽鹤、灰鹤等。

无定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横山县北部的无定河流域,西起横山县雷龙湾乡黑河则大桥,东至横山县党岔镇马坊村,长72公里,河谷平均宽度1300米,最宽处达2200米。保护区地处我国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线上,每年有近万只、80多种水鸟迁徙、停歇。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黑鹳、大鸨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蓑羽鹤、白琵鹭、白尾鹞6种,属省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苍鹭、大白鹭、豆雁、斑头雁、赤麻鸭、翘鼻麻鸭、斑嘴鸭、绿头鸭、斑头秋沙鸭、赤嘴潜鸭等。

但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干旱、荒漠化进程的加剧,导致榆林市湿地水位下降、湿地面积锐减,对鸟类栖息地造成了严重威胁。另外,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及压力不断增大,例如榆溪河上游河床曾宽至千米,湿地广布,如今河川被辟为农田,河床宽度不足50米,致使水生植物消失,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绝迹,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原本栖息于此的众多鸟类现已不见踪迹。加之矿产资源开挖、天然气钻采、道路修筑对当地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鸟类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的保护神,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类,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好鸟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榆林鸟类》一书是对榆林60年以来开展鸟类调查和研究工作的总结,是目前榆林市记载鸟类资源及分布最完整的资料,也是榆林市第一部鸟类图志,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科普价值。该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可靠,对榆林鸟类资源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论述。图文并茂,图片大部分出自作者在当地野外拍摄。该书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是从事资源保护和野生动物研究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野生动物执法监管、科研教学、开发利用等工作者重要的参考书,以及向广大群众和全社会宣传鸟类科学知识的实用书。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林成岗


在线留言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